家长该如何跟孩子聊电子产品?

2023-05-02 17:08:53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不少家长听到“家校共育”就很高兴——终于能与学校联手治一治不叫人省心的孩子了。其实,家校共育并不是把学校变成家长管教孩子的“大棒”,甚至相反,“不省心的家长”才应该是家校共育格外关注的对象。



(资料图)

学校教育不仅要发现孩子在校的问题,也要探寻孩子在校表现背后更深层次的家庭因素。对一个家庭来说,家庭教育的崩解往往始于沟通的失效,而电子产品话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孟岳)

来源 | 《中国教师报》2023年4月12日9版

轩子 | 〔美〕米歇尔•伊卡德《青春期关键对话》,薛玮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年版

————————

1

电子产品对青少年有着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话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看法,甚至每个家长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回忆一下在我们十几岁的时候电子产品给我们带来了怎样愉悦的感受,并把这种愉悦感带到亲子对话中去。

数字技术一直在发展,电子产品一直在升级,家长与孩子的对话不能拘泥于技术的细节,而应该帮助孩子形成一种正确的处理自己与电子产品关系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同时也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

初中生和硅谷的IT公司有一点非常相似: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每天都充满了起伏和变动,朋友(客户)的情绪喜好也变化无常。初中生喜欢赶潮流,同样,技术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才能持续吸引大众,不被时代所淘汰。哪些公众人物的粉丝最多?哪种时尚能站在潮流尖端?哪些财富人物最受关注?大众的喜好可以说是反复无常,但IT公司总能很好地把握住流行趋势(初中生亦是如此)。

实际上我们家长的态度同样反复无常,孩子刚接触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但接触久了我们也能认可技术带来的长期的积极影响——iPad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网上有那么多丰富的教育资源,语音助手给我们省了很多麻烦——总之,电子产品也带来了许多便利,让孩子的生活更加轻松。

我认为,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通常是父母有意识的决定,在一开始,父母差不多都以为一切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

最后真正让父母感到恐慌的其实并不是智能手机或者社交媒体,而是孩子可以在其上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更确切地说,这意味着父母在与此相关方面的控制权的丧失。

孩子就像飞蛾扑火一般热衷电子产品——只不过他们扑向的“火”是电子屏幕发射出的短波蓝光。

2

为什么孩子会如此热衷呢?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在十一二岁这个年龄段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这种娱乐方式易被同龄人认同。小时候玩的洋娃娃和奥特曼玩具人偶已然失宠,但十一二岁的孩子对幻想游戏并未完全丧失兴趣,于是电子幻想游戏成了他们的新欢,能让他们体验到无限神奇。

其次,电子产品是和朋友交流沟通的可靠途径,毫无疑问,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多数孩子而言,与同龄人建立友谊是头等大事。

最后,通过电子产品,孩子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毕竟大人很难看到电子产品中的内容。

技术在飞速发展,而孩子又如此地喜新厌旧,让人捉摸不定——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孩子用什么应用软件而头疼。

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标题的文章:《最危险的社交媒体网站!而你的孩子还在用》《利用小方法,孩子就能骗过你》《好父母绝不允许孩子用的小程序》,但实际上你会发现,这些文章中所列出的应用软件很快就鲜有人问津,因为软件开发者一直在推陈出新。我们大可不必为这些文章所困扰。

与其关注那些父母“谈虎色变”的应用程序,倒不如关注应用程序功能性的发展趋向,然后给孩子设立明确的边界。

总而言之,我们要把握的是大方向而不是细节。 

如果你感觉自己像是在黑暗中被人牵着鼻子,小心翼翼地提防前方潜伏的危险,害怕它会对孩子造成伤害,那么你的策略就有问题——你只是被动防守而不是主动进攻。

对于网络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没有人能洞若观火,这其实没有关系。但对于电子产品这个问题,我担心总有些父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应该放宽视角,不要纠结于细节,应该鼓励孩子跟自己一起广泛讨论、深入分析我们应该如何与技术相互作用,这样,即便在这个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孩子也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网络生活。

3

不做谈话终结者,谈论电子产品的禁忌有哪些?

“太长时间盯着屏幕对你不好”。这句话表达得过于模糊。“太长时间”是多长?而且,美国儿科学会修改对于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说明,不再有推荐时长,而是建议家长注重电子产品使用的“质量”而非“数量”。用的时间相同,但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

与其批评孩子“老是对着屏幕”,还不如跟孩子商讨一下如何均衡分配时间。只要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把支配权交给孩子也未尝不可。

“我看你都要上瘾了”。这个威胁听起来有些吓人,实际上空洞宽泛。这让我想到过去家长经常会恐吓孩子说,看电视靠太近的话就会永远变成斗鸡眼。

不可否认,有些孩子确实存在成瘾的问题,但成瘾的机制很复杂,怎么样才算是电子产品成瘾,目前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常识媒体曾发表过有关电子产品成瘾的相关深度研究报告。我建议所有焦虑的父母先把这些报告找来读一下,再去判断孩子有没有问题。

电子产品成瘾、酒精成瘾、药物成瘾、赌博成瘾和游戏成瘾不是一回事,每种问题都有其特性,只有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确诊。

“我可不希望一个错误毁了你的一生”。家长怎么能不担心呢?孩子上网时的一个疏忽,结果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这样的故事我们听得太多了。每一个青少年都会犯错,他们必须接受错误导致的结果。对孩子而言,这样的话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关注的是当下,而不是遥远的未来。今天发生的事情会对将来25岁的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暂时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你知道他们在意的是什么?是同龄人和朋友现在对他们的评价。用可怕的未来恐吓孩子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倒不如跟孩子聊聊使用电子产品为什么影响当下的幸福感;当孩子觉察到朋友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时,跟他聊聊什么是孤独社交;十一二岁的孩子非常看重个人声誉,我们也可以跟他聊聊怎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

你认为呢?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

010-82296739(康老师)

愿你做这样的教师

厉害的老师,公开课会用这些过渡语

中国教师报第九季“问策转型”思享汇开放50个名额!

2023教育工作重点:把读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关键词:

X 关闭

安阳曹操墓将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
时间·2021-12-29    来源·新华社
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已立案调查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X 关闭